玩NAS已经好几年了,会想起上次数据事故还是大学毕业的时候。因为当时熊猫在大学从事文学社的社长,大学期间组织并举办过很多活动,几乎每场活动都留有文字或图片的存档。其实当时已经有数据备份的意识了,除了当时使用的笔记本电脑以外,还有一个U盘几乎两三个月就会进行一次数据备份,同时也方便整理下凌乱的数据。

但大家都知道,U盘这种东西其实很容易掉,特别是随着毕业工作之后熊猫搬了好几次家,U盘后面也就不翼而飞了。而电脑因为各种折腾后面换过几次系统,数据也都丢失了,自此这些珍贵的回忆也就再也找不到了,从那以后就特别重视数据的重要性。

根据《中国数据存储行业发展深度调研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的报告,人们对于存储的需求越来越大,整个存储设备的市场规模也在不断扩大,而这其中就有NAS。但早期的NAS系统对于国内的大部分用户来说学习成本都不低,很多人都是宁愿花钱去购买网盘、大容量的移动硬盘也不愿意去学习NAS,但其实这依然有数据丢失或者泄露的风险,例如百度网盘就把我闺女刚出生的照片标记成了敏感照片。

五年前有幸接触到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 网络附属存储设备),想着这不就是备份数据的好东西吗?本地存储不涉及隐私问题,除了存储功能还能有其他扩展用途。但那时候NAS圈子其实还没有现在这么兴起,基本都是企业或者中小型工作室才会用到,普通用户只能算是爱好者,圈子也非常小。

当时NAS设备主流还是群晖一类,但价格嘛懂得都懂,刚接触相信大家都是从一些便宜的工控机之类开始的,例如蜗牛星际、暴风影音这一类,熊猫也不例外。同时,因为NAS圈太小,导致当初网络上关于NAS系统的设置、科普以及玩法都比较欠缺,这就导致入坑的人可能很快就放弃了。这其实也是当初NAS受众小的原因之一——门槛太高。

极空间成立于2019,距今已经有五个年头,创始人、CEO袁斌说过,极空间是在NAS的技术架构之上,充分利用互联网、云计算等技术发展的成果,融合各种应用服务功能打造的软硬件一体的数据解决方案。按照我的理解,其实就是一款更方便简单,能让大众都能使用的NAS系统方案。

我其实是从Z4S开始才算是真正了解极空间,其实最开始并没有觉得极空间的系统有多好用,感觉就是个挺正常普通的NAS系统,数据的存储、文档的协同以及影音娱乐功能这些其实其他NAS也都有。但实际在使用一个月之后我才慢慢发现它真的太好用了,以上这些功能其他NAS系统的确都有,但其实很多人忽视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本地化。

极空间除了自身作为NAS用于数据存储,再数据同步和多端备份上也做得很不错,在网盘备份这里,也是目前对于国内网盘服务支持最多的NAS系统,除了网盘备份加上电脑同步和极空间设备之间的备份和存储池的备份,将数据保护做到了完美的321原则,这样基本不存在数据丢失的情况了。

单纯的数据存储这很多都能做到,但数据处理方面目前个人觉得极空间对于个人用户的数据处理已经做到了很完美了。从很多小细节方面就能看出他们真的是在为用户考虑,极相册的宝宝相册、纪念册以及基于本地的智能AI搜索,这些其实并不是很起眼的功能,但它就是能提升用户体验。

再举一个小例子,NAS都有挂载为本地磁盘的功能,但只有极空间将这一功能自动化了。就好像所有NAS都默认用NAS的人一定会使用挂载这一功能一样,但实际上国内应用环境下,更多普通用户是不会或者懒得去折腾这些的,对于他们来说直接“喂饭”才是最好的选择,而极空间就是那个将“饭”直接做好端给用户的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