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流不能从流。就像大人对婴儿,婴儿啊啊啊,大人不能也总跟着啊啊啊,不然婴儿永远学不会说话。周树人
前言
中文作为一门美丽而丰富的语言,确实需要我们有意的去维护,过多的流行语替代传统中文,确实使中文的表现力有所下降。但是,在这个时代,词汇匮乏,疏于积累,时间愈发碎片化。人们更加偏向于看短视频追求即时刺激,少有人愿意抽出时间啃大部头。沉不下心,何来鲁迅等文豪提笔就是精炼深刻的辞藻,又如何摆脱流行语言的惯性。
雅与俗其实是共生的,两者各占一处
雅与俗其实是共生的,两者各占一处。历代如此,事事如此。但如今网络确是让俗有了大把的发展空间,让俗日渐猖獗。需要反思的不全是中文死否,更有普通人对价值的判断、对美的追求。我不认为中文已死,但我却认可大量不合适的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确实正在让大家越来越俗。{bs-font color="#000000"}雅俗共赏可以,但是把俗当主流甚至大肆宣传真的就有问题了。{/bs-font}
那些没营养的网络热词的问题在于它的普遍性,有辩识力的成年人可能当成梗笑一笑就过去了,但是对于那些三观尚未成熟的孩子来说,他们分不出好坏就一昧的模仿,当你的孩子张嘴“嘿嘿嘿”“老八秘制小汉堡”“我真的谢了”的时候,你就会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最后说两句
所以我并不是很苟同就这东西会导致所谓中文已死。我初记事的年代有了第一个网络梗字囧以及衍生品囧rz",我印象中这个字只坚持了不到五年。如果这种东西都能引发中文已死,未免太瞧不起作为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噩梦的中文的复杂度了。从信息论角度上,一个所谓“梗”携带的信息量和英文一个现造词,比如脱欧Brexit,携带的信息量也没有啥区别,何况他保质期只有几年,不会导致总体携带的信息量有质的退步。玩梗
梗的使用者对标准中文应用能力是否真的有损害,实在是个需要更多论据的东西;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用等量的汉字创造了更多的组合,我们在等量的编码长度上反而携带了更多的信息,相比中文已死,倒不如说是中文在做更多的尝试;如果只论定义,一个成语大概可以定义为“一个词语指代一个很繁杂的内容,并且被大家广为使用”,那一个被所有人一直应用的梗为什么就不能视为一个新的成语?
"中文已死"这个说法我是不认同的!
纵观历史,文字发展几千年,字体语法都在不断的进化完善,同时我们也在传承。文字底蕴摆在那里!大量的网络词汇出现,虽有词汇不妥,但也正说明了中文千变万化的魅力!而且国人还是很注重文化教育的。几个网络词汇就说"中文已死",太过以偏概全!
个人观点!
我也是这么认为的,总有些人觉得这些东西让“中文已死”,营销号的噱头罢了
是的,本身这个命题就很容易挑起争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大是大非年轻小伙子们还是懂的,真到那个时候,沙比们都会被喷死。
基础教育不可荒废,基础扎实了爱怎么用词怎么用,没基础就很容易被带偏,一错一辈子。
中肯,自身素质和基础教育足够,这个东西用一用也不为过